第一五五章 有关鲁肃的谜团-《名扬三国》
第(2/3)页
而信中的内容确实让孙策大吃一惊,紧接着大喜过望。
信中说:“朝廷上将军,主公的结义兄长金名扬来到吴郡,渴望一见。”
名扬一行人在吴郡居住已有十天,这里就是现代的苏州市,而以后的上海市,现在还没有被海浪堆出来。吴县往东不远就是东海。
吴县是吴郡的治所,现在暂时是孙策的首府,但是它的规模还不及中原的一座小县城。据说江东最大的城池会稽,也只相当于徐州的沛县,可见这个时代中国南方全面的落后。
张昭知道名扬的身份,将名扬一行人安置在县衙内,好生照料。
名扬当然知道张昭是什么人,他对张昭也相当有礼,每日都会去和张昭打交道,聊上几句,重点是要在张昭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,拉近与他的距离。
张昭的职责不仅是留守吴郡,而且是孙策之弟孙权的老师,他只要在府中,就和孙权待在一起,言传身教,十分小心。
名扬与张昭打交道,就经常可以看见孙权,确实如史书以及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,孙权的毛发颜色偏红。孙权与孙策不是亲兄弟,也不知道孙权的母亲是谁,怎么会有红色毛发的基因。在名扬和张昭谈话时,孙权一般都静静地在一旁看书,也不插话,名扬来或走的时候,他都会起身行礼,说话也很有礼貌。
起初张昭从名扬曾经的战例说起,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谋略,两人相互吹捧一番。后来两人谈起风土人情,张昭介绍了江东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,名扬则向他解释了东南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,张昭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气象原理但他觉得名扬说得很有道理,便开始名扬所说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一旁读书的孙权也往往被名扬的奇思妙想古怪言论吸引了注意力,他也放下书本,侧耳倾听。
后来张昭竟然和名扬讲起了天地玄黄,这是道家的理论,张昭是当世大儒,博览百家,说起来滔滔不绝。名扬并不能完全理解,但也小心应和,避免露怯。待张昭说罢,名扬却以一些后世创造的神话故事来回报张昭,主要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主。
武王伐纣的典故张昭他们自然耳熟能详,然而根据这段历史虚构出来的神话故事,让张昭颇感新鲜,而其中的教派斗争是故事中最让人动容的地方。西游记中构建的神话世界更为详细复杂,故事中暗含的势力纷争比起封神演义有过之而无不及,那个孙猴子的命运竟让张昭牵肠挂肚。孙权更不必说,坐到老师身边来听名扬“说书”。
名扬未敢细讲,只是大致叙述了一下剧情,也花了两个半天时间。张昭听罢,说道:“故事听起来很荒谬,但也非常合理,将军家乡创造这些故事的人具有大才。”
名扬为了掩饰,只好把吴承恩说成家乡的人,这些神话故事太过复杂,其中暗含的社会制度比汉代更复杂更完善,汉代人无法理解但又不会感觉不合理。
张昭不愧是治世能臣,他从繁杂的故事内容当中,听出了一些君王之道。于是他便谈起了江东。
“金将军,如今江东八十一县,就像你刚刚提起的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贺洲,虽归于佛教,但内部纷乱,各占山头。江东各路诸侯已经被我主扫平,但各郡县都有豪强世家,现在归附我们,来日又会成为诸侯,难以管理。总不能想书中佛祖那样,又一次一一扫平吧。”
名扬说:“大汉绵延至今,衰弱至此,表面上看是朝中之人争权夺利,实际上是地方上豪强并起,世族坐大,使皇室威严丧尽。逼得太紧会反,放得太松又难以管理,确实是难题。”
“主公的注意力目前还在战场上,他还没有想到这些。但老夫不得不想,如何治理这即将统一的江东大地。”
“仅就江东一隅之地来说,有一个方法或许可以。”
第(2/3)页